Power!:面對權力叢林,你要會耍善良心機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工作哲學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Power!:面對權力叢林,你要會耍善良心機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社會心理研究顯示,階級無所不在,令人憎恨嫌惡卻又甘之如飴。
身陷階級嚴明的權力食物鏈,就算你還沒吃到或被吃掉,至少也要看懂權力!
善良用心機就可以為功成名就鋪路造橋
Fred出身知名商學院,經歷背景沒有特別顯赫的他,知道自己一定得走不同的路,才能在眾多同儕中勝出。
Fred鎖定目標金融業,平時就喜愛閱讀財經雜誌的他發現,管理部門常會提供分析報告,供銀行做重大決策,因此最有機會接觸到高層。於是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分析才能,應徵銀行的財務分析人員。
在他順利錄取、等待報到前,他提出與老闆見上一面的要求,因為他深知,唯有凸出來的釘子才會被注意【善良心機1:懂得突顯自己】。進入公司後,他更努力讓自己不可或缺,盡量尋找任何可能引起高層興趣的訊息,例如公司獲利成長最有潛力的區塊、各大事業群的經營績效【善良心機2:從無到有創造資源】。由於走對了路,他以黑馬之姿,30歲那年當上個人消費金融主管。
當上主管的Fred知道,有能力勝任這個位置的絕不只他一人,也知道團隊中許多人對他心存懷疑。因此他努力拿出好成績、積極在公司內外建立人脈【善良心機3:打造有效又有利的人脈】;不過他也看出,在外部樹立正面形象,有助於提升他的能見度與重要性,於是認真經營起與媒體的關係【善良心機5:為自己樹立名聲】。他自告奮勇代表公司接受媒體訪問、主動提供媒體需要的報導題材,並不時投稿到各大急需內容的刊物。就這樣隨著曝光度漸增,他的名聲也與日俱增,甚至被頂尖商業雜誌選為「最有潛力當上執行長」的明日之星。
Fred最後會如何不得而知,不過邁向執行長大位的機率肯定是大增了。
階級世界沒有公不公平,只有懂不懂權力遊戲,
露一手漂亮的善良心機,成功才能真正「操之在我」!
本書特色
1.不必厚黑,單憑「善良心機」,也可以在組織的權力叢林中全身而退,甚而步步高升。
2.提供打造個人權力的「特質清單」,就算先天不足,也可以後天調理,保證氣血暢通。
3.不但可以練功個人權力,還可以打造部門權力,提升整體戰鬥力。
4.《Cheers》雜誌2月號專題報導,專訪作者菲佛教授對於亞洲職場的觀察與心得。
作者簡介
傑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
菲佛是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組織行為學教授,打從1979年就在此任教迄今。他獨自發表和與人合著的書籍已有13本之多,包括《如何避免聰明組織幹蠢事》(The Human Equation)、《權力管理》(Managing with Power)、《知行之間》(The Knowing-Doing Gap)、《隱藏性價值》(Hidden Value)、《循證管理》(Hard Facts, Dangerous Half-Truths & Total Nonsense)。另外,他還發表過110多篇文章和論文。
菲佛目前擔任歐德勃美極(Audible Magic)和聖諾賽特(SonoSite)兩家公司董事,並每個月為發行量高達65萬份的《商業2.0》(Business 2.0)雜誌撰寫專欄討論管理問題。他曾在全球28個國家的企業主管研習營擔任過講座,同時也為美國許多企業、協會和大學提供顧問諮詢與高階主管教育訓練。
譯者簡介
林錦慧
政大英語系畢業,曾任《時代解讀》(TIME Express)雜誌副總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艾略特波浪理論》、《二手貨與新商人》;與人合譯著作包括:《秒殺緊張》、《大膽去贏:歐巴馬教你打贏商戰和選戰》、《油神皮肯斯》、《石油玩完了》、《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是誰把你的商品擠下貨架?》、《贏在終點》等書。
目錄
推薦序 除了用力還得用「心」 邱文仁
推薦序 「有策略」不等同於「當小人」 盧智芳
前言 為權力預做準備
CH1 別做「地基人」
CH 2 打造權力最重要的個人特質
CH 3 從哪裡開始
CH 4 善良心機1:懂得凸顯自己
CH 5 善良心機2:從無到有創造資源
CH 6 善良心機3:打造有效又有力的人脈
CH 7 善良心機4:言談舉止有權威
CH 8 善良心機5:為自己樹立名聲
CH 9 善良心機6:化敵對力量與挫敗為助力
CH 10 權力的代價
CH 11 為何會失去權力?
CH 12 競逐權力絕對有助於你
CH 13 比你想像容易
序
推薦序
除了用力還得用「心」
邱文仁
我進入職場已經邁向十五年。隨著工作年資愈長,我愈能體會到:想要在職場發光發熱,光是努力工作是不夠的。
許多上班族以為,只要努力工作並達到績效,就足以取得好的職位及高報酬。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四周的同事,似乎又不見得是這樣。你隨時都會看到很努力但發展不佳的人,你也會看到某些人像黑馬般,輕易地奪走你一直努力想要得到的職位。
事實上,在職場上要出人頭地,最主要還是在於,你是否被關鍵人物認為是一個「具備高價值」的人,因此你才會得到機會(職位)和酬賞(薪水)。顯然,如果僅僅是埋頭苦幹,並不會達到這個目標。
不過,要成為關鍵人物眼中高價值的人,你的「核心價值」,仍然是一切的基礎。有心在職場上出人頭地的人,如果一開始就選擇能替企業創造高價值,且不可取代性高的職務,例如業務、研發、創意、行銷等,比較有機會成為企業主眼中「高價值」的人。如果你進入的是門檻較低的行政工作,因為雇主可以選擇的人才比較多,工作內容的含金量較低,上班族比較難由此往上攀升。
再來,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也會是個人價值的一大關鍵。根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一般上班族以為老闆最喜歡的是績效好的員工,但事實上,老闆最欣賞的員工是,人際關係良好的員工。在職場中,做人比做事還難。在這個資源少,需要合作的年代,人際關係被視為可以串連資源、放大能力的職能。如果具備人脈,也會是關鍵人物眼中的高價值。光是埋首於工作,但缺乏好的人際關係,也難以在職場出人頭地。
一旦卡入了含金量高的職務,透過努力把事情做好,又把人際關係搞好,這時候,你要想辦法「讓能力被看見」。而且,最好是經常被關鍵人物看見。在這個時代裡,被記得就等於被選上。務必要確定上司們知道你付出了什麼努力,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們。我認為,讓能力被看見,可以透過個人在公開場合(例如會議)的優良表現,為主管提供可量化的績效,以及平日一貫積極正向的風格,透過口碑相傳而建立個人品牌。讓關鍵人物看見你的高價值,進而把好的機會給你。
要更上層樓,你還必須培養「管理能力」,透過管理的魅力,讓部屬跟著步伐走,因為有部屬的協助,你的能力才會被放大,因此你的價值可以被大大提升。一位好的管理者可以控制情緒,隨時展現自信,讓人覺得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好讓他們追隨你。不過,好的管理者同時也要建立歸屬感,好讓追隨者樂意輔佐你。
從找到含金量高的職務、透過努力達成績效、建立並發展人際關係、建立個人品牌、讓能力被關鍵人物看見,以及透過管理放大工作效能等職場晉升的步驟,再再都是上班族得用心及用力的過程,也真的不簡單,然而這都是職場上得到成就的必要步驟。你曾經錯失了其中幾點嗎?這本《Power!:面對權力叢林,你要會耍善良心機》,其實就是告訴上班族在職場上努力工作之外的種種必要學習,不只要用「力」,還得持續用「心」。就讓其中的「善良心機」幫你更上層樓吧!
(本文作者為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
推薦序
「有策略」不等同於「當小人」
盧智芳
《Cheers》做為一本長期探討職場議題的雜誌,熱情跟專業是我們最希望傳遞給讀者的價值,儘管如此,我仍然常常在讀者活動現場,遇到很多閃亮卻帶著問號的眼神:只要心中有熱情,表現夠專業就可以了嗎?為什麼我的同事還是不挺我,老闆還是看不見我?
在現實的職場環境中,熱情跟專業要落實,得附著在另外一些條件上,譬如個人的影響力,譬如同儕的支持度,因為這已不是個單打獨鬥就能成事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幫忙。問題是,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怎麼做事,卻不了解怎麼做人,於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是,覺得自己老實又努力,換來的卻是吃暗虧;對別人受注目,便直覺認定他在「用手腕」,雖然不屑做,又難忍不甘心。
大家都想追求成功,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然而在達到這個目標的路上,觸碰到權力與人性幾乎無可避免,年輕工作者到底該抱持什麼態度面對?這是我在新世代身上看到共通的困惑,《Cheers》雜誌也一直試圖提供各種角度的解答。
收到《Power!:面對權力叢林,你要會耍善良心機》的初稿時,菲佛提出的幾個觀點,立即令我眼睛一亮。首先,他舉出極多人物實例、調查數據與研究,強迫所有人面對「表現好不見得下場好」的現況,逼迫讀者從等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被動思考中抬起頭來─如果你真的想做事,想實踐夢想,你就必須懂得擁抱權力、爭取資源、進入核心。
一般關於生存之道的討論,總不脫「厚黑」的成分在,菲佛的「善良心機」概念,卻沒掉入這個窠臼中。「有策略」並不等同「當小人」,當中關鍵的差異點就在於目標、作法能否從正面、互利、雙贏又不違背倫理的角度出發,運用菲佛在書中歸納的各種原則,這是可行並有方法足以依循的。
菲佛同時點明伴隨取得權力必須學會的幾項功課,包括能見度、人脈跟形象的經營,這些「軟實力」都正是現今企業評估人才的顯學,但菲佛除了列舉實際作法外,更從組織運作的機制分析,部分新穎建議甚至挑戰某些現行理解,例如,遇到挫敗要儘量多告訴別人,以爭取支持;或是選擇起點時,捨棄目前當紅部門,「把冷灶做熱,當小池塘裡的大魚」更有利於日後發展,這幾點都頗值得深思。
從《杜拉拉升職記》、《宮心計》、《廣告狂人》這類小說、戲劇、影集的暢銷,就知道上班族對於人際應對進退之道的需求多麼迫切─即使下班後,都還要透過虛擬人物與故事情節,來尋求共鳴、慰藉。然而我總覺得,真正的成功之道,不是爾虞我詐,也不是天真白目,而是在理解人性的前提下,用智慧化解各種人際難題,把阻力變助力。透過閱讀菲佛這本書,相信有助於提升讀者在這方面的功力,成為一個有能力又懂人性的「好人贏家」。
(本文作者為《Cheers》雜誌總編輯)
前言
為權力預做準備
要躋身權力高位,幾乎沒有辦不到的,就算身處極為不可能的環境,只要具備該有的才能,還是做得到。以一個實際的案例為例,我們姑且稱呼她為安妮。出身商學研究所的安妮,一心想在高科技新創公司擔任領導人,不過她沒有科技背景,她是個會計師,也沒有科技方面的學歷,更沒在高科技產業工作過。不僅如此,在她念商學研究所之前,她一直在公家機關擔任會計工作—在國外一個小國家的重要機構擔任資深會計。現在她則是在加州矽谷全心追尋自己的志向。儘管如此,安妮還是有辦法憑藉一些聰明的權力操作來達成目標。
取得大位是可以鋪路安排的
成功從準備開始。正當大部分同學都選修商學院開的創業課程,安妮卻選擇工學院開設的創業課程。這個簡單的決定,改變了她的權力動能和談判籌碼。在商學院那堂課上,工學院與商學院的學生比例大約是一比三,而工學院的那堂課上,比例大約是四比一,根據安妮的解釋,這是因為商學院學生不願意大老遠跑到工學院大樓。安妮不僅希望藉此增加自己未來的談判籌碼,也想選修比較靠近實驗室的課程,因為新科技都是在實驗室孕育而成的,這樣比較有可能碰上一些有趣的機會。另外一個原因是,在這裡必須提出營運計畫書來給教授和創投業者看,以斷定有沒有資格拿到MBA,因此安妮在這個環境占有優勢。
訪談了許多企劃團隊之後,安妮加入其中一個,那個團隊在開發一種軟體產品,不需投資大錢添購新硬體就能強化現有的軟體功能。這項技術當然不是她開發的,儘管有部分工學院背景的夥伴對她的科技能耐感到鄙夷,不過她還是加入了。
找到棲身之處之後,安妮就開始非常有耐心地讓其他成員見識她的價值。這支團隊(她是唯一的女生)一開始鎖定的市場比較小,而且已經有三個強勢的競爭者。安妮拿出數據,告訴他們鎖定這個市場並非明智之舉,不過她還是照著團隊的意思,課堂報告仍然以這個市場為主軸。這份報告被創投業者批評得體無完膚。因此,這些工程師們開始思考安妮或許真的有幾把刷子。課程結束後,這支團隊繼續耕耘這個點子,也獲得一家創投公司小筆資金,得以在暑假繼續運作。安妮是團隊裡文筆最好的人,自然是整個籌資推銷過程中的主導者。
除了能力,還得懂得善良心機
畢業後,安妮獲得一家知名顧問公司的工作,她把這項消息告訴團隊其他人,也等於讓他們知道,她有高薪工作等著她,好讓這些工程師更看得起她,並且知道如果她揚言要離開絕對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另外,她還刻意讓這些工程師做做她擅長的事,像是做簡報、做財務預估等,讓他們知道這些工作可不是他們想像那麼簡單。安妮運用自己在會計和商業方面的專業知識,仔細研究成立新公司的法規條文以及籌資條件,同時她也蒐集大量外部資料,比其他工程師更善於社交,在他們團隊想打入的產業建立起堅實的人脈,就是這些人脈,讓他們獲得金援,得以在暑假過後第一筆種子資金用罄之後繼續運作。
安妮不只有商業能力,她也懂得政治權術,而且很強悍。課程結束後,團隊要成立公司,這時有另一個人打算競爭執行長之位。安妮告訴夥伴,如果那位仁兄當上執行長,她就不加入新公司。為了證明自己是玩真的,也為了取得更多籌碼,她要夥伴們認識一下其他有可能取代她的MBA人選。安妮已經花了很多時間跟著團隊一起工作、一起吃過無數披薩和墨西哥菜,團隊成員跟她相處起來當然比較自在。最後,她成為共同執行長,成功向一支對沖基金募到資金。雖然他們的公司或產品不見得一定會成功,不過安妮已經達成自己的目標,從商學研究所畢業不到一年,克服一開始的重大阻礙以及學經歷背景的缺陷,如願當上一家有前途高科技新創公司的領導人。
別再說自己不會玩權力遊戲
你或許跟安妮恰恰相反,雖然具備很多工作相關的才能,也擅長人際交往,卻擔任沒什麼權力可言的小職位,只因為你不願意或不會玩權力遊戲。貝絲二十年前從非常知名的大學畢業,研究所念的也是響叮噹的商學院,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剛離開一個非營利機構,原因是來了一位新的執行長。這位新上司是該機構好幾位董事的朋友,曾經跟貝絲共事過,他把貝絲的能力視為一大威脅,願意付她一筆優渥的遣散費,只求她走人。
貝絲從商學研究所畢業之後的職場生涯並非一路順暢,中間有好幾段失業時期,也有幾段成就感很大的工作經驗,不過她至今仍未曾擔任過穩定的領導職,即使她曾任職政府高層單位(國會山莊和白宮)。她向我解釋,問題出在她不願意玩「政治」,即使像安妮一樣是為了一個目標而玩點政治也不願意。貝絲告訴我說:「外面的世界很險惡,每個人都想搶別人的功勞。大家都只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不惜以自己所服務的單位為代價。獲得回報的人,都是那些一味要讓自己往上爬的人。沒有人告訴過我,我的同事每天進辦公室時,一心只想著要保護自己的地盤然後再擴大地盤。我想,我還不願意做個壞心眼的人或工於心計或犧牲自己的信仰,只為了追求成功,世俗所認定的成功。」
全面性的實地研究已經證實,以上這兩則迥異的故事(以及一般常識和日常經驗)告訴我們:政治精明與追逐權力會攸關事業成就,也攸關管理績效。舉例來說,有項研究調查了經理人的主要動機和事業成就。其中一組人的主要動機是需要有歸屬感—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人緣,而不是把事情完成。第二組人的主要動機是需要有成就感—他們要完成自己的目標。第三組人則是對權力有興趣。證據顯示,第三組人最有效能,不僅是在攀到高位這方面,在完成工作方面也最有效能。還有一個例子,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傑拉德.菲瑞斯教授(Gerald Ferris)和同事擬出十八項政治技能清單,然後調查美國中西部三十五位學校行政人員,以及一家全國金融服務公司四百七十四位分區經理,結果顯示,比較具備政治技能的人工作表現評比較高,也被評比為較有效能的領導者。
所以,歡迎來到真實世界,這世界不見得是我們樂見的,不過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世界也許險惡,但建立權力、使用權力是在組織生存的有用技能。在地位與職位的競逐上,大多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競爭。大部分組織只有一位執行長,專業服務公司(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物所、顧問公司等),只有一位執行合夥人(managing partner),每一所學校的校長也只有一位,一次也只能有一位首相或總統—你懂我的意思的。組織內各個位階的職位有愈多符合資格的人競爭,敵對態勢就愈白熱化,而且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因為管理職愈高層愈少。
有些競逐者會扭曲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或完全漠視。千萬不要對此抱怨,或希望這世界不會有這種情形。你只要了解權力的原則,也願意運用,不管是哪一種組織、或大或小、公營或民營,你都有辦法與人一較高下,甚至獲得最後勝利。你的任務是知道如何在這場政治角力中獲勝,而我的任務則是告訴你如何做。
擁有權力讓人更長壽健康
取得權力、掌握權力是一件難事,必須思慮縝密、有策略思考、百折不撓、有警覺心,必要時還得願意打一場仗。貝絲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時並非公平之地,而安妮雖然如願得到她要的職位,但是她得費盡心思,展現耐心和堅韌才能得到,也就是得先搞定原本並不特別看重她能力的人。那麼,何不乾脆避開權力,頭低下來,聽任命運的安排呢?
首先,有權力可以活得更久、更健康。麥可.馬默特教授(Michael Marmot)研究英國公務員罹患心臟病的死亡率,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愈低階的公務員,死亡風險愈高(年紀因素已考慮進去)。當然,除了位階高低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跟死亡相關,包括抽菸、飲食習慣等。不過,馬默特教授和同事發現,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死亡可歸因於抽菸、膽固醇、肥胖、運動量,權力和身分地位才是關鍵因素,這兩樣東西讓人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環境。不斷有研究證明,從一個人對工作的掌控權大小(例如決策權以及是否有權力決定自己能力的運用等),可以預知他未來五年或更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與死亡風險。事實上,工作掌控權和身分地位對心臟病死亡的影響,大於肥胖和血壓等生理因素。
這些發現應該不至於令你太過驚訝才對。無法掌控自己周遭的環境,會讓人產生無力感和壓力,而感覺受到壓迫或「非自己能掌控」,對健康有害。所以,沒權力、沒地位確實會危害健康;相反地,有權力、有掌控權則會延年益壽。
其次,權力,以及伴隨權力而來的能見度與地位,可以創造財富。柯林頓夫婦二○○一年離開白宮的時候沒什麼錢,還得面對數百萬美元的訴訟費用,他們擁有的是名氣,以及長期位高權重所累積的廣大人脈。接下來八年,這對夫婦賺了一億九百萬美元,主要來自演講和出書,以及過去的職位讓他們獲得的投資機會。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卸下紐約市市長職務之後,擔任一家安全顧問公司的合夥人,那份薪水再加上演講費,讓他的經濟情況立刻更優渥。並不是所有權力都會轉化為金錢〔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和甘地(Mahatma Gandhi)就沒有利用自己的名望來致富〕,不過可能性永遠存在。
第三點,權力是領導統御的一部分,也是完成事情必備的條件—不論是改革美國健保制度,或是把組織改造成更人性化的工作場所,或是影響社會政策和人類福祉,都非得要有權力不可。已故的約翰.葛德納(John Gardner)是共同使命組織(Common Cause)的創辦人,曾經在詹森總統任內擔任健康教育福利部長,他說過:「權力是領導的一部分。」因此,領導者滿腦子想的都是權力。
雖然並非人人都想要有權力,但追求者眾,因為權力可以讓人完成目標,或者權力本身也是一種目標。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麥可里蘭(David McClelland)研究過人們對權力的需要。雖然追逐權力的動機強度因人而異,不過就跟追逐成就一樣,麥可里蘭認為追逐權力是一種原始的人性本能,各種文化的人都有,如果追逐權力成功,就會比較快樂。
要在追逐權力的路上平步青雲、要有效運用自己的能力知識,就得先超越三大障礙。第一個障礙是:以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第二個障礙是:因為誤以為世界是公平而代代相傳的領導公式;第三個障礙是:你自己。
別再以為世界是公平的
很多人都活在一場騙局裡,也都是共犯。他們寧願相信世界是公平公正的,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因為如此,他們往往以為只要好好工作、行為端正,自然會有好結果。甚至如果看到別人行為不當、自我吹噓或「突破極限」,大部分人不會深思其中有什麼值得學習之處,反而認為就算這些人當下成功了,最後還是不會有好結果。
如果抱持著「世界是公平的」這樣的信仰,會產生兩大負面效果,有礙權力的取得。第一,這種想法會阻礙人們從各種情況與各類人身上(即使是不喜歡或不尊重的人身上)學到教訓。在我教書以及和領導者共事過程中,一再看到這種現象。人們碰到跟權力相關的事件時,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不關我的事」,無論喜不喜歡或認不認同當事人。你一定要能夠向各種情況與各類人學習,而不只是向你喜歡或認同的人學習,當然也不能只向跟你雷同的人學習。其實,如果人微言輕的你想取得更大權位,就必須特別注意那些握有權位者的動向。
第二,如果認為世界是公平的,會讓人忘了權力基礎必須靠自己主動打造。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人,往往不會注意到周遭環境中各種可能危及事業的地雷。韋卓思(Jim Walker)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他一九九○年代晚期被野村證券請去香港打理亞股業務。從各種角度來看,韋卓思都表現出色,他網羅到傑出的分析師,不僅使野村的研究團隊排名大舉躍升,還提高了獲利。這樣一位有魅力的領導人,打造出一個階級較少的扁平式組織,一心一意追求績效與成果,卻未能體察他所處環境本質上仍充滿政治。在反對者的質疑、敵對與一些挫敗之下,他失去一些掌控權,黯然離開野村。「究其根本原因,他的離開其實純屬誤解。韋卓思小看了野村證券守舊與政治權謀的程度。」
這種普遍認為世界是公平的信念,在社會心理學上稱為「公平世界假說」,最早是馬文.樂能(Melvin Lerner)在數十年前提出。樂能認為,人們往往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可預測的、可理解的,因此也是可掌控的。或者如另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我們從小就學習要做個『好人以及好控制的人』。」然而這個世界其實是隨機的、不可控制的,因此存活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如何能不挫折連連呢?正是這種對掌控與可預測的渴求,才導致我們把世界看成是公平的,因為公平的世界就可以理解、可以預測,照著公平世界的規則行事就會有好報,不然就會大難臨頭。
因果關係不是必然
根據公平世界假說,大多數人認為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也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更重要的是,反之亦成立;也就是說,如果某個人富貴興旺,世人往往認為那個人一定是做了什麼好事才會有如此善報。因此,眾人之所以認定某個人是好人,完全只因為看到那個人表面上獲得的善報。相反地,如果某個人厄運臨頭,根據公平世界假說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人一定是個壞人。這種推測方法會產生一個常見的效應,也就是「把責任歸咎於受害者」,人們會找出理由來將某人或某公司的不幸合理化,而且反之亦然:只要某個人成功了(不管是用什麼方法達成的),大家就會努力找出這個人的美德來將他的成功合理化。
有很多實驗和田野調查證實了公平世界假說所產生的效應。這些研究當中,有許多是調查受訪者對隨機選出來接受電擊等懲罰的人有何看法,結果顯示,大家往往會排斥這些(隨機)受罰的人,認為這些人沒有社會價值—即使知道這些受罰的人純粹只是隨機選出也一樣。而且,這些隨機選出的受害者還會被貼上標籤,於是:「接受營養午餐補助的孩童會被歸類為能力不足,長相不好看的大學生會被認為駕駛私人飛機的能力不如好看的人,接受社福救助的人被認為不值得信任或無力打理自己的生活。」
只要你了解公平世界假設的效應,也知道這種效應會左右你的看法,然後努力去抗拒這個假設,不把世界看成是公平的,那麼每遇到一種情境你就能學到教訓,也會更有警惕心、更積極主動來確保自己會成功。
丟掉手中的領導類書籍
下一個必須克服的障礙是領導類的書籍。大部分由知名執行長寫的書以及領導相關的課程,都應該加上一句警語:本書內容可能有害您在組織內的存活。因為這些企業領導人是在將自己塑造成榜樣,供人模仿,但卻留了一手,不把自己攀到高位真正運用的權力操作公諸於世。而那些領導方面的課程,都是教人要照著內心的羅盤走、要真誠、讓內在感覺抒發出來、虛心自持,叫你不要恃強凌弱、不要以辱罵的方式—簡單說,這些處方只是在符合人們心目中希望的世界,要大家守規矩聽話。沒錯,如果大家都永遠真誠、謙虛、坦率、關心他人福祉勝過追求自身目標,那麼這個世界會是一個更美好、更有人味的地方,但問題是,這樣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做為追逐權力的指南書,這些作者的建議是有缺陷的。大多數執行長並不是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從A到A+》(Good to Great)書中所描述、能夠使公司的績效曲線維持在高檔的第五級領導人—第五級領導人的特色是謙遜自持、冷靜、自制、甚至害羞,他們不獨享聚光燈焦點,也不獨攬所有決策,會發掘出員工最大潛力。第五級領導人非常罕見,所以能從A到A+的組織才會那麼稀少。而且柯林斯是從這些模範人物已經當上執行長之後寫起,而從基層爬到頂端的過程所需的行為模式,可能跟攀上頂端之後所需的行為大不相同,大部分領導人通往權力之路,大概都跟他們分享出來的建議沒什麼相似之處。
大部分領導類書籍和課程之所以流於淺薄,可歸因於三個因素。第一,出書、寫文章談論自己的領導人〔例如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或奇異電器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可能認為自己能鼓舞人心,甚至認為自己是真誠坦率之人。但是這些人都很擅長凸顯自己,擅長講人們想聽的話,以一副高尚好人的姿態出現,他們就是因為有這種凸顯自己的能力才能攀到高位,所以不管是自傳中第一手的描述,還是領導類書籍間接提到的故事,這些領導人都會過度強調自己的正面特質,而把負面特質和行為略過不談。
成功者的特質已被過度美化
這類書籍之所以歷久不衰,還有兩個因素。一是,獲得權力的人會去寫歷史。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提到,取得權力、維繫權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塑造正面形象和名聲,讓別人把你捧為成功有力人士。其次,很多研究都證實了公平世界假說的效應:假如人們知道某個人或某個組織是成功的,就會自動把各種正面特質和行為加諸在那個人或那個組織身上。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照著領導類書籍去做就會成功,不過只要你功成名就,人們很可能就會從你身上選擇性記得、注意到他們心目中優秀領導人該有的正面特質。這種強調「正面特質」的成功故事,讓人相信這世界是公平的,而且,我們眼睛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往往會把與成功相關的特質自動套在成功的人身上,但實際上這些人身上可能根本沒有這些特質。
所以,不要輕信這些領導人給的建議。他們的建議的確有可能是對的,但更可能只是出於自己的利益。人是會扭曲事實的。有一項研究發現,一千封履歷表當中,內容有很多謊報成分的高達四成以上。如果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這些可輕易求證的事實都可以捏造了,你覺得大家在描述自己的行為和個性這些更難求證的內容時,會完全據實以告嗎?
你該相信的是那些告訴你如何取得權力、維繫權力、運用權力的社會學研究結果,你也該相信自己的經驗:觀察身邊成功的人、失敗的人、原地踏步的人,看看他們有何不同、他們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同。這是個很棒的方法,可以培養你的判斷能力,找出可以在組織內存活下來的有用方法。
克服自己這一關
信不信由你,取得權力的第三大障礙就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通常是自己,而且不只是在追逐權力的競技場上是如此。一個原因是: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也喜歡保持正面形象,但往往為了保留自尊,不是先舉白旗投降,就是做一些會阻礙自己的事。
有大量研究文獻在探討這種稱為「自我阻礙」的現象,其中的邏輯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希望對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滿意,任何失敗經驗都會讓人自尊不保,但是如果故意做一些明顯有損表現的事,那麼一旦表現不佳就會被解釋成沒有完全反映出應有的能力。比方說有個測驗能準確測出智力程度,有些人就會故意選擇不練習或不研讀相關內容,以此來讓自己考不好,同時也為考不好提供了一個好藉口,說他們真正的能力並未完全發揮。同理,某個人沒有積極追求高位,如果最後沒得到高位就不會被說成是個人能力不足或失敗,反而會說是他刻意的選擇。所以,貝絲不願意「玩權力遊戲」,正是在自我保護,使她的自尊免於承受失敗帶來的後果。
有證據顯示,自我阻礙會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為自己的表現找藉口的程度也有差異。研究顯示,自我阻礙會對後續的工作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我們往往會設置外部障礙,好讓挫敗發生時可以歸咎於這些非自己能掌控的因素,這種行為確實會導致表現較差。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請隨時把自我阻礙的概念牢記在心,你才會更放開心胸認同本書內容,並且實地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現。
自我阻礙、未戰先降或連試都不試,這些情況司空見慣的程度超乎你想像。權力這個課程內容我已經教了數十年,我逐漸相信,我能達到的最大效果是:讓人們放手去追求權力。因為每個人都害怕挫敗,害怕自己形象受損,所以常常不會盡全力去追逐權力。
所以,克服自己這一關,不要顧慮自己的形象,也不要顧慮別人對你的看法,別人不會擔心你,也不會在乎你的,他們最在乎的是自己。不放手做或不盡力去追求影響力,或許會讓你維持自我感覺很好,但絕對無法幫你攀上頂端。
循序漸進練習本書提供的指南
沒有兩個組織的政治文化是相同的,世上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人,然而大多數管理方面的建議卻說得好像放諸四海皆準,人們也都在尋找在各種環境都行得通的簡單、通用公式。但事實上,該怎麼做,必須符合自己的情況才行—要符合組織情況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所以,務必要把本書所提出的主張和例子放在你所處的環境來看。
其次,除了一些物理定律之外,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或然率世界。沒有一種藥物對每個人都有效,也沒有一種藥物永遠都有效,同樣地,最棒的、最新的行為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也並非永遠為真。本書提出的建言必然會有例外,也不保證一定有好結果,不過只要機會站在你這邊,隨時留意本書所提的研究證據以及可佐證這些證據的例子,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漸入佳境。
第三,學習過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下半輩子的學習)往往太過被動,不如想像中有幫助。要有效打造權力、善用影響力,唯有一途:練習。所以,別光是看這本書,也別光是思考書中的例子,請學以致用,看看成效如何。仿效書中成功人物的行為,化知識為練習,練習是最佳的方式,可以讓你培養出能力,使追求權力成為你的第二本能。
本書的安排一如我和同事對課程的安排,採循序漸進。前言和第一章提出一些大方向的思考,讓你重新思考以往對權力和成功一些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假設。第一章會說明工作表現和權力的關係,以及如何用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來定義工作表現,同時也會提出一個概念架構(一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53388
- 叢書系列:UP 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