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秒殺搶購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自然科普-科普叢書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

    想了解更多新人文主義:從科學的角度觀看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人文與科學的分野鴻溝,因為第三種文化的論述,帶領整個知識領域討論這個畫分的存在。身負第三種文化責任的科學家在帶領知識尖端的同時,嘗試說服群眾及人文學家一同在時代中前進,「甚至取代傳統知識分子,使世人看得到人生更深一層意義,並重新界定我們是誰,和我們是什麼。」

      為文的科學家,皆為當下學界的一時之選,許多科學家的著作早已經成為今天科學家必讀文本。這些科學家所提出為何必須以科學為人文的出發,也許尖銳、現實,絕對是值得大家吞嚥細嚼的精采論述。書末,編著者大方採納各方對「新人文主義」此一觀點進行辯論,也讓讀者可以清楚認知,頂尖的智慧之間,仍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間與議題。

    本書特色

      ※本書為布羅克曼領軍為科學家希望取代傳統人文論者,希望以現實高科技發展的角度,觀看最寫實、正確的人文主義觀點。

      ※史諾(C. P. Snow)在1959年提出了「兩種文化」,從他所出版的《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中,史諾認為今天的兩種主流文化為「科學」與「人文」,雖然史諾也預告「第三種文化」的來臨,但是史諾的第三種文化——一種人文與科學融會的文化,卻遲遲沒有達到許多人的預期。

      ※布羅克曼藉著出版《第三種文化》(The Third Culture, 1995)宣告新的「第三種文化」,主力於讓科學家領軍人文討論,也讓他的討論網站EDGE.org成為科學人討論人文的最熱門平台。

      ※本書是繼《第三種文化》出版後,科學家努力與大眾打開討論之門,並增加科普創作及接觸層面,進而衍生出來的一次反省,與對當下如何將由科學啟發人文討論的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布羅克曼John Brockman

      一位對當代科學思潮相當熟悉並且熱中於討論及推廣的文化推動者,已經出版超過二十餘種書,包括《我們這樣想世界》(How Things Are: Science Tool Kit for the Mind)、《第三種文化:跨越科學與人文的鴻溝》(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Scientific Revolution)、《108個改變歷史的偉大發明》(The greatest inventions of the past 2,000 years)、《未來英雄》未來英雄(Digerati : Encounters with the Cyber Elite)等書。他也是著名網站Edge.org的創辦人和負責人,這個網站已經成為科學家與思想家交流的平台。

    譯者簡介

    霍達文

    國立大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聯合報翻譯。

     

    目錄

    導言:新人文主義者∕布羅克曼

    卷一:人 
    人類歷史的科學新綜合∕戴蒙(Jared Diamond)
    人性的生物學理解∕平克(Steven Pinker)
    正確掌握人性∕克郎寧(Helena Cronin)
    自然生成的電子人?∕克拉克(Andy Clark)
    動物心靈∕郝塞(Marc D. Hauser)
    烹飪的演變過程∕藍干(Richard Wrangham)
    計算模式觀點∕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
    德國牧羊犬的耳朵是什麼形狀的?∕科斯林(Stephen M. Kosslyn)

    卷二:機器人
    軟體是一種文化溶劑∕波拉克(Jordan B. Pollack)
    第二次電腦時代的來臨─一項宣言∕格倫塔(David Gelernter)
    製造生命系統∕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
    製造心靈∕莫拉維克(Hans Moravec)
    量子計算∕戴許(David Deutsch)
    心靈之後跟著來的是什麼東西?∕明斯基(Marvin Minsky)
    奇點(The Singularity)∕庫茲威爾(Ray Kurzweil)
    半份宣言∕藍尼爾(Jaron Lanier)

    卷三:蛻變中的宇宙
    多快,多小,多強大?摩爾定律與終極的膝上型電腦∕洛伊(Seth Lloyd)
    一個宇宙論的黃金時代∕古斯(Alan Guth)
    循環的宇宙∕史丹哈德(Paul Steinhardt)
    膜理論∕藍道 (Lisa Randall)
    環圈量子重力∕斯墨林(Lee Smolin)
    往前看一看∕李斯(Martin Rees)

    結論:對「新人文主義」一文的回應
    Nicholas Humphrey、Jaron Lanier、Joseph LeDoux、John Horgan、Timothy Taylor、Carlo Rovelli、Steven Johnson、Lee Smolin、Douglas Rushkoff、Piet Hut、Marc D. Hauser、Mihalyi Csikzentmihalyi、Denis Dutton、Daniel C. Dennett、Howard Rheingold,和Chris Anderson
    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pwph03349 的頭像
      gpwph03349

      gpwph03349的部落格

      gpwph033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